課程背景:
近些年來,國家陸續頒布了《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最高人民法院勞動爭議司法解釋一》、《女職工特別保護規定》、《帶薪年休假條例》、《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社會保險法》、《工傷保險條例》、《勞務派遣暫行規定》、《仲裁法》、新《民法典》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各省市也相應出臺了配套的政策法規。我國勞動用工法律體系越來越健全,員工維權意識越來越強,隨著法律法規的實施,客觀上要求用人單位在勞動用工管理方面做到合法合規“精細化”,合情合理的“人性化”。
然而,在現實的勞動用工管理中,由于企業管理者自身的法律知識儲備不足,加之勞動者對法律法規似懂非懂,導致一系列不必要的勞動糾分。如何能夠妥善的預防及處理員工在企業生涯中可能發生的一系列勞動風險,成了每個企業和諧勞動用工的核心首要工作,本課程將從員工入職前、到崗后、離職中、后等各階段可能發生的各種用工風險,通過案例分享,結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給出精準的建議及操作方式,幫助企業做好用工風險的管控,達到雙贏。
課程參考法規:
《新民法典》
《勞動法》
《仲裁法》
《勞動合同法》
《社會保險法》
《工傷保險條例》
《帶薪年休假條例》
《勞動保障監察條例》
《勞務派遣暫行規定》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女職工特別保護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勞動爭議司法解釋一至三》
……
課程收益:
u 掌握勞動合同簽訂及解除的技巧;
u 掌握辭退違紀員工方式及其技巧;
u 規避招聘入職的各風險減少糾分;
u 掌握調崗存在的風險及預防方法;
u 掌握企業搬遷或閉店的實務操作。
課程對象
u 企業老板/法人
u 企業中高層管理者
u 人力資源管理者
u 勞動關系管理者
u 直線部門管理者
課程形式:法規講解15%、案例分享60%、線上討論25%
課程大綱:
第一部分:入職篇——試用期用工風險防與控
一、規避招聘中的“陷阱”
1、避免就業歧視
2、抵御就業欺詐
3、把好入職體檢關
4、避免連帶賠償責任
案例1:某企業因招聘新員工發生的糾分
二、依法訂立勞動合同
1、勞動合同的三種形式
2、勞動合同的必備內容
3、勞動合同的約定期限
4、勞動合同無效的處理
案例2:新員工入職拒簽勞動合同引發引分
三、試用期的管理誤區
1、只約定試用期不約定合同期限
2、雙方同意是可可延長試用期的
3、試用期可以隨意解除勞動合同
4、試用期內可以不用繳納社保
5、離職返崗后可再次約定試用期
案例3:員工再次入職約定試用期的糾分
思考:如何規避鐘點工、外派人員的用工風險?
第二部分:合同篇——解除勞動合同的技巧
一、勞動合同的法律條款
1、勞動合同的訂立
2、勞動合同的解除和終止
3、用人單位裁員接觸勞動合同的操作實務操作
4、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不是”鐵飯碗“
案例4:員工學歷虛假,但工作能力強,且入職已2年多,公司還能解雇嗎?
案例5:員工拒絕在朋友圈轉發工作信息構成違紀嗎?
二、合同到期后的法律風險防范
1、第一次固定合同到期
2、第二次固定合同到期
案例6:員工第二次固定期限到后,公司不予以簽約引發仲裁案
三、需要支付雙倍工資的情形
案例7:未簽勞動合同情形導致的糾分
案例8:連續簽訂2次固定期限后被公司解除合同
四、經濟補償金——企業不可逃避的法律責任
經濟補償金VS經常賠償金
案例9:員工提交辭職申請次日反悔要撤回,高院怎么判?
案例 10:公司多扣了員工個稅131元,結果???
案例 11:公司未及時辦離職手續,結果???
第三部分:五險一金用工風險管控
一、社保常見的問題解析
1、員工不愿意買社保或員工自愿降低投保基數,并與單位簽有協議的情況下,該協議是否有效?
2、哪些工傷待遇由企業支付?哪些工傷待遇由經辦機構支付?
3、單位能用商業保險賠償職工工傷待遇嗎?
案例12:員工自愿放棄社保,主動填寫放棄申請,事后主張經濟補償法;
案例13:第三方代繳社保,發生工作事故后是否可認定為工傷,法院如何判?
案例14:員工自愿放棄住房公積金,離職時領了補償,能告公司補繳公積金嗎?
二、工傷保險法律法規解析
1、工傷的認定的7種情形
2、視同工傷的3種情形
案例15:陪客戶用餐酒后猝死算不算工傷?
案例16:甲方屬于發包方,乙方屬于外包方,乙方員工在甲方場地出了工傷請問這個工傷到底誰承擔?
第四部分:離職及調動風險管控
一、辭退違紀員工的五類方法
1、監控錄相
2、現場攝像
3、機關公文
4、證人證言
5、詢問筆錄
案例17:曠工2次被解雇是否合法
案例18:三期女職工協商離職
案例19:離職原因空缺糾分
案例20:個人辭職引發的勞動糾分
二、企業調動、轉崗的幾種情況
1、工作地點發生變動
2、工作崗位發生變動
案例21:工作地點發生變動引發的糾分
三、企業搬遷或閉店的實務操作技巧
四、企業勞動爭議處理的實戰技巧
共贏八字訣:合法、合規、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