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運營管理:直播日期:8月19日(下午14:00-16:30,2.5學時)
課程背景:
要將生產運營管理做好,那就需要理順生產的人機料法環五要素,抓住其中的重點計劃性與標準化。
生產計劃與物料控制(簡稱:PMC)是企業的神經中樞,生產計劃與物料控制能力不足將會直接導致企業資金占用、庫存積壓、設備稼動率降低和生產效率不足,并進一步降低企業的競爭力、增加人員流失率。生產運營能否順暢,依賴的就是計劃性的有效
同時要順利完成計劃讓生產運營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那就要做好標準化管理,及對質量管理體系的全面導入。
本課程通過對計劃的全局管理要求講解提升企業生產運營的計劃性,同時通過對質量管理體系真相的挖掘幫助企業在生產運營過程中有效實施標準化管理,從而為企業的進一步降本增效起到推動作用。
課程收益:掌握常用PMC工具使用方法;明白計劃管理過程中的全局觀;明確各部門在生產運營中的作用;落實生產運營過程的全面標準化;
課程對象:PMC部、市場部、計劃部、采購部、倉儲部、物流部、品質部、生產部人員
課程方式:講授+探討+互動+案例+練習
課程大綱
第一講:PMC在企業中的角色與功能
一、神經中樞:連接并協調各部門工作
1、PMC的價值呈現:1)PMC:Production Material Control,生產及物料控制;2)PC:生產計劃,負責生產進度的管理;3)MC:物料計劃,負責物料的采購、跟蹤、收發、存儲、使用等各方面的監督與管理,以及廢料的預防與處理工作
2、PMC的工作職責:1)PMC與市場部門:根據市場訂單制定生產計劃;2)PMC與采購部門:發出物料需求清單落實原材料完成入庫;3)PMC與生產部門:跟進生產進度確保準時交付客戶;4)PMC與品質部門:品質部按照生產計劃做好檢驗工作;5)PMC與物流部門:確保物料的準時接收和成品的按時發貨
二、參謀部門:為企業目標制定作戰計劃
1、PMC在企業實現目標時各階段發揮作用:1)愿景階段——分解企業愿景,制定各階段生產目標;2)目標階段——根據目標制定生產產能規劃、供應商規劃與生產瓶頸預案;3)計劃階段——跟進市場部客戶訂單,制定物料采購計劃與生產計劃;4)實現階段——跟進原材料到貨、生產進度與客戶交付情況
2、從生產五要素角度規劃目標的實現計劃:1)人——制定人員擴充或裁減計劃;2)機——制定設備與工具產能安排;3)料——計算供應商產能和制定物料采購計劃;4)法——品質部將各標準生產文件按計劃發放至產線,完成原材料與成品品質保障;5)環——充分發揮企業優勢資源完成企業目標
第二講:物料的分類與管控
一、物料管理的兩大關鍵:1、物料處理:1)追加料/備用料/緊急用料處理;2)物料拆lot后處理;3)廢料及報廢品處理;4)生產后散料進倉處理。2、員工能力:1)倉管員的成本概念;2)倉庫主管的現場管理能力
二、物料ABC分析法優化庫存管理:1、ABC分類:1)A類:品種少,資金占用比例大;2)B類:介于A、C之間;3)C類:品種多,資金占用比例小。劃分參考標準:通常以每批次產品采購價格中“物流費占比”、“定制費占比”作為參考,企業根據產品物料成本和成本控制要求,對物料予以ABC分類。2、ABC分析運用:1)A類物料:重點管控,確保不斷料前提下的庫存最低;2)B類物料:根據通用性與供貨周期確定庫存;3)C類物料(a通用料集中大量訂貨,降低采購工作量;b定制料適當放大損耗比例減少補料操作)。3、ABC分析法進行六步驟:第一步:確定目標,第二步:搜集資料/名稱/表式/要點/資料來源等,第三步:核對資料,第四步:排列順序(按多/少/大小),第五步:制作分析卡,第六步:制作分析圖表。工具:根據物料ABC分類,單獨制作各種分類對應的《物料清單》
三、物料管理的5R法則:1、適時——準時交貨,防止延期或提前交貨;2、適質——交付符合質量標準的物料;3、適量——根據采購訂單數量交付物料;4、適價——根據物料的ABC歸類、質量、數量和交期,選擇合適價格的產品;5、適地——根據物料的屬性和服務需求選擇物料的原產地
四、降低物料成本的途徑:1、物料的價格:通過采購量與需求與供應商商定供貨價格;2、產品的設計:通過設計優化減少生產中出錯的幾率;3、交期的長短:根據木桶理論,以交貨最長的供應商為標準制定交貨計劃;4、進料的品質:保證物料品質,避免因品質斷料;5、庫存量的大小:降低庫存,減少存放時間;6、搬運和包裝的費用:盡可能減少搬運次數和時間,優化包裝避免不必要的包裝浪費;7、材料、零部件的標準化:建立設計標準,在產品中盡量使用標準材料,降低采購成本;8、ABC物料分析法的利用:根據物料ABC屬性制定不同的采購方案;9、呆廢料的預防與處理工作:及時處理呆廢料以回收資金并減少倉庫占用
五、存量管制與存量管制的三個指標:1、存量管制是不斷料的保障;2、存量管制的三個指標:1)安全存量;2)最高存量;3)最低存量
六、存量管制的四個核心:1、剖析存量變化原因;2、制定存量調整方法;3、確定何時調整存量;4、計算調整多少存量
第三講:生產運營標準化管理——挖掘質量管理體系的真相
一、當前國內標準化管理的現狀:1、我對標準化的質量管理體系的接觸史和認知變化過程及原因;2、本末倒置的標準化管理部門地位
二、建設標準化前的準備:1、人力支持;2、財力支持;3、權力支持
三、標準化建設的前期準備:1、管理體系的守則;2、管理方針;3、管理過程模式圖;4、最高管理者授權與承諾;5、管理體系的文件要求;6、管理體系運行后文件控制要求
三、標準化管理體系的建設:1、管理體系的準備策劃;2、企業組織架構確認;3、部門職責與權限劃分;4、公司職能分配表(可根據ISO9001標準,各部門明確所需撰寫管理流程和制度清單);5、管理評審(評審會議要求:會前溝通、會上通告、會后行動);6、資源管理;7、產品實現;8、監視、測量、分析和改進
四、被人遺忘的改進:1、為什么改進會被人遺忘?;2、PDCA戴明環的工作原理;3、PDCA常被人遺忘的A
五、被動改進工具——8D報告:1、8D報告的8個步驟;2、建設體系過程中的“8D運動”;3、全世界都寫錯的8D報告最后一步;4、8D實戰案例
六、主動改進工具——QCC:1、QCC發展歷史與全國大賽;2、QCC對企業的意義與價值;3、QCC的12個步驟
師資介紹:邱老師——20年資深工廠管理經驗,生產管理實戰專家。